很多人一定注意到了,10月和11月前半月,救市的政策出臺力度、頻次都異乎尋常的密集和重磅。
金融機構頻繁發聲,監管頻繁發聲,關鍵人士頻繁發聲,特別是進入到11月之后,密度堪稱史無前例:
11月8日,2500億元“第二支箭”支持房地產民營企業發債融資;
11月13日,“金融十六條”,這16條明確政策開始轉向,開始從報項目擴展到保行業。史無前例的給商業銀行發放免死金牌,新增借款成不良,免責。
11月14日,銀保監會“保函置換通知”;
11月21日,央行2000億元“保交樓”貸款支持計劃,免息,也就是0息。
央行行長易綱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:
房地產業關聯很多上下**業,其良性循環對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的主題演講時表示:
當前,要密切關注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難挑戰,支持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,繼續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,支持涉房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,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業務的企業開展股權融資。

(圖片來源:拍信創意,侵刪)
央行黨委書記、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:
最近一段時期,海外媒體持續炒作中國『房地產危機』和『建筑業衰落』,實際上我國仍然處于城市化的高峰時期和鄉村振興的起步階段,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很大的增長潛能。
金融三大巨頭集體站臺樓市,連一直灰犀牛的郭主席也一改往??陲L,而在這些背后,有幾個原因:
1、截止到10月,2022年房地產前10個月的銷售額是10.88萬億,預計全年的總銷售額大約在13萬億。
但2021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8.19萬億。相減之下,是5萬億的差幅。
這看似是減少了5萬億,但延伸起來,卻是無數基層從業者銳減的收入,以及大幅度消費縮減和消費停滯,和對消費大循環的制約。
2、今年的GDP增長率大家都已經知道了,二季度的2%,三季度的2.5%;這讓所有壓力都壓到了四季度。
這讓整個政策層面在四季度已經在不遺余力的放水刺激增長。不僅樓市如此,各行各業都是如此。
3、經濟在轉型,這是事實,但這是長周期的宏觀趨勢,此刻要解決的是眼下增長停滯。
而短期內,還真的無法找到更好的支柱,來替代房地產的龍頭作用。

(圖片來源:綠色彈性地板-公眾號,侵刪)
這是最重要的兩項數據,第一項跌了很多吧。而第二項更是直接斷崖了。
那么,第四季度這眼看著就要進入到12月份了,GDP怎么辦?數據怎么辦?
去年的依賴是出口,但現在也指望不上了,而消費一直不舉。
除了地產,還真沒得選了!
但是,現在最大的問題是,市場情緒和政策發力的相悖而行。
政策越用盡,市場情緒越下沉。
這種相悖在2021年之前,我們也經??吹?。
只不過,那個時候,政策的指向,還是對熱度的打壓,而不是救。
市場情緒,還是堅信、堅定和烈火烹油,而不是徹底看空。
這讓此刻政策的全力救市,和當時政策的全力壓制,就會讓人產生一種茫然的錯覺。
但越是這樣的時刻,越需要理性,需要思考。
房住不炒,是定海神針。在這個最高綱領之下,剛需和改善的自主需求,一定是政策在救市過程中,發力的核心點。
(文章整理自綠色彈性地板-公眾號,侵刪)